一、本年度师资队伍及资源建设情况
统计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位列全国前20%-30%,于2021年12月被列入上海市博士点培优培育专项计划。经过一年的建设,学科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本年度,学科团队人员结构持续优化,成功引进数理统计学科带头人1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统计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博士4人,新晋统计学科教授5人。现有专任教师48人,100%具有博士学位,86%具有高级职称,65%具有半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八届统计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国家级、省部级等高层次人才10余人次。
学科目前已形成4个主要研究方向:数理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学,应用统计学,对外经贸统计。在4个主要研究方向中,每个方向有10-15人,均有至少5名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近5年,学科带头人至少主持1个国家级和1个省部级项目,有至少3项高水平学术成果,均有指导博士生经历;学科骨干至少主持2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二、本年度人才培养情况
完善研究生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和督导机制,打造一流研究生课程体系。支持和鼓励建设研究生思政课程、精品课程,鼓励开设新课程。本年度,学院《算法导论》《高级程序设计》《高级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分析与统计建模》等5个项目获学校2022年研究生教育教学类项目立项。学院资助支持《高等统计学》《数理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等4个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深度学习》精品课程,《时空统计理论及应用》《经济数据挖掘与量化研究》等15项新开课程。目前,学院共建设有50余门研究生主要课程。依托有效的教学质量督导评价机制,教学督导上半年听课13门,下半年在线听课8门,开展学生、教师座谈会8场,对教学质量进行跟踪,形成积极的反馈督导机制,课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完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增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2022年度,研究生共8个项目获校级科研创新培育项目立项。制定《统计与信息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创新英才计划”实施细则》《统计与信息学院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资助管理办法(试行)》,构建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保障体系,2022年学院共立项资助20项研究生创新培育项目,8名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做报告,20名左右研究生参加各类暑期学校和培训,30余名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等学科竞赛,为参赛学生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和辅导,辐射学生近千人。2022年新增国家级重要竞赛国家级奖项30余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金奖、全国铜奖。
打造“师德·师说”教师发展沙龙,提升研究生导师育德能力和育人水平。2022年,学院打造“师德·师说”教师发展沙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重点围绕科研、教学和教师个人成长发展,定期进行沙龙研讨。由系、专业、研究团队牵头,资深教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轮值召集,每次确定一个研讨方向和主题,邀请校内外专家形成交流互动,分享教师最新的学术科研进展、教学研究成果、研究生培养经验等,促进教师队伍共同提高。通过此举,关心培养青年教师,使得研究生导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做“经师”和“人师”统一者,努力成为政治素质强、教育站位高、精通“五术”的好老师,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展现使命担当。截至目前,已围绕“拥抱人工智能”“如何做好学科交叉”“经济统计青年教师科研论坛”等主题开展5期教师发展沙龙,成为教师学术能力、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成长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智库宝藏”。
深耕“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实践育人取得新成效。2022年开展第四届“访万企,读中国”大型社会会调查,组织550名师生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师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了解国情、社情、企情、民情,形成了一套融国情教育、科研训练、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新模式。相关实践教学成果获2022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相关案例《以访万企、读中国教师国情教育筑牢师者初心使命》入选首批40个新时代上海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
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12月举办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讨会,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PayPalChina、默克化工、度小满等高校和业界专家10余人参加,不断优化完善应统专硕研究生培养方案。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全方位拓展资源,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千帆行动”生涯发展系列活动、“春风行动”毕业生推介会,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统计学2022届研究生就业率100%,始终在学校各专业中就业率排名第一。9名统计学专业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9名统计学专业研究生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39名应用统计专业研究生获得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共有6名统计学、应用统计专业研究生进入国内高水平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4篇学位论文获得必赢626net入口首页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
三、本年度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2022年度,统计学学科的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新增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课题15项;在《统计研究》、JBE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64篇;新增专著4部;新增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
在学术交流方面,学院以“统信大讲堂”为平台,自2022年3月以来已连续举办73期,以学院研究生、教师为主体,辐射师生近万人次。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统计学、大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为研究生作学术报告,邀请相关领域优秀行业导师做行业知识交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报告内容涵盖了数理统计、社会经济统计、环境统计、政府统计、金融统计等领域。邀请中国科学院严加安院士做“概率破玄机,统计解迷离”的讲座,通过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从概率和统计学的角度解读了这些案例背后的规律,给师生们生动展示了概率之美和统计之乐;邀请北京大学陈松蹊院士做题为“大气环境中的数据实验和统计分析”的讲座,介绍团队近年来跟踪北方地区大气污染变化的一系列实证研究,给出大气污染评估的统计思路与方法。这些报告拓宽了研究生学术视野,引导研究生砥砺家国情怀,进一步把握国际和国内形势,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等领域的真实场景,激发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培养学术精神,以学术研究报效国家。
11月2日,与辽宁大学联合在线举办首届经济统计学青年教师科研讨论会,围绕“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主题,来自两校的经济统计学青年学者作学术分享,两校专家作点评和指导,200余位师生出席研讨会。12月27日,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统计学前沿”学术论坛。
四、本年度社会服务贡献
统计学科始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自贸区、进博会及“五个中心”建设,发挥优势特色,持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质增效社会服务水平。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企业韧性与纾困政策”主题开展大型社会调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2022年“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中,全校550余名师生组成36支调研队伍,线上线下调研近600家企业,针对疫情下的企业发展现状、困境与政策需求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形成近40篇50余万字调研分析报告,给出100余条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议。项目获新华网、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等近20家主流媒体报道。
调研团队在多项社会实践活动评比中荣获佳绩。由高运胜、李馨蕾老师指导,博士研究生杨晨作为项目负责人撰写的《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基于“专精特新”企业的案例分析》荣获团中央2022年“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由李佩瑾、王利娟老师指导,硕士研究生曾维琴带队的项目《绿能崛起,城市焕新——疫情冲击下新能源电动重卡产业链变迁趋势与市场测度研究》荣获2022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由夏玮、谈晓文老师指导,硕士研究生申玉宇带队的项目《凝聚“芯”力量,助力长三角——疫情下长三角地区半导体行业高质量发展》荣获2022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三等奖。
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发布首个“中国进口贸易食品指数”,助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自2019年学校与海关总署共建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上海)以来,在第二届进博会上编制并发布了“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进口贸易指数”,本年度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研制中国进口食品贸易指数,并在第五届进博会2022中国进口食品行业峰会上发布,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食品进口商和出口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为双方探求合作方向、挖掘合作潜力提供参考,为我国进一步办好进博会、扩大食品进口以及世界各国食品企业经营等提供决策建议和服务。
五、本年度本学位点建设小结
2022年度统计与信息学院进一步强化统计学一级学科学位点建设,学科整体水平以及国内声誉得到显著提升。统计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位列全国前20%-30%。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科梯队不断优化,团队实力不断增强。成功引进数理统计学科带头人1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统计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博士4人,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科特聘教授。建设创新团队,组建科研团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学科竞赛成绩优异。2022年,共有28个研究生项目获得校级(8项)、院级(20项)创新项目立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作报告10余场;在《统计与决策》《应用概率统计》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新增包括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金奖、全国铜奖,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竞赛一等奖,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30余项。
毕业生全员高质量就业,育人成效显著。学院2022届研究生就业率为100%,位居全校第一,远高于全市高校研究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深受就业市场欢迎。共有6位研究生考取中央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六、同类学位点对标分析
无。
七、下一年度学位点建设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高层次人才引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科在数理统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向师资缺口较大,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引进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2.重大标志性成果有待进一步攻坚
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市的重大需求上,在“四个面向”上尚未有突出成果。国家级重大项目较少,省部级以上获奖成果偏少,尚需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
3.学术交流合作有待进一步拓展
学科已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多所大学有着多年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合作,但是随着人才培养层次的提升以及科学研究的深入,需要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4.社会服务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科与商务部、海关总署、上海市商委等开展战略合作,取得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但是服务贸易强国战略、数字中国战略、大数据战略和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
5.资源保障瓶颈制约亟待破解
学科研究生招生人数急剧增长,但师资队伍、教研场所和实验条件严重不足,难以支撑下一步发展。
(二)2023年度建设方案
1.实施高水平学科建设提质工程
全力冲刺并成功申报统计学博士点。大力推进统计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尽快形成2-3个有特色的交叉学科。科研总量稳中有进,形成若干高水平高质量成果。争取再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
2.实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每年成功引进3-5名高层次优秀人才。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加大科研平台建设投入,力争再获一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团队、教学团队、教学+科研团队,使每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加强与海外高校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3.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学生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在各类学科竞赛上获奖。聚焦国家战略和行业卓越人才需求,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新建若干个实习实践基地,培养复合、交叉、创新型人才。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开展办学项目,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