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目前如病毒一般横行的烂片,一些人嗤之以鼻,大好的时光哪里是浪费在烂片上的?一些人心照不宣,烂片,或多或少都曾侵蚀你那幼小而孤独的心灵吧?至于那些对此症置若罔闻,依然边看边骂的同志们,恭喜你!你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烂片受虐狂”啦。
比如,陈道明同学就大声告白了:“越看烂片就越要看下去,心里永远在想,非常仇恨地想——我看你到底能烂成什么样?看完以后有一种被虐的快感。”其实,陈道明一个人有点怪癖也就算了,问题是,在烂片中痛苦意淫的人还不在少数,否则,一部描述青春期少女之胡思乱想的《宫》怎么会有如此高的收视率?
不过,跳出来想想,烂片受虐狂怎么了?即便你对烂片不感冒,就没有点其他的“受虐”倾向吗?比如一个让你千金散尽却欲罢不能的网络游戏,一度觉得《阿凡达》简直圆了重度网瘾患者的美梦——不但在虚拟世界里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而且还最终在虚拟世界里重生了;比如一份让你苦不堪言却不肯放手的工作,这不,富士康接二连三跳楼的员工才是真正的“富士康受虐狂”,宁可选择自杀这种最为自虐的方式也不肯离开富士康;比如一个让你痛苦却无法放手的恋人,大家在夜间电台或是心理访谈类节目上可以看到大把大把“所爱非人”的“爱人受虐狂”。写到这里,我甚至想起了一流传颇广的段子:“生活就像被强奸,如果你无力反抗,就好好享受吧。”尽显受虐狂之深层心理动力——爱上让你痛苦的对象。
如此说来,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某种“受虐症”吧,比如妻管严的“老婆受虐症”、工作狂的“工作受虐症”、成功人士的“成就受虐症”,房奴的“房子受虐症”,车奴的“车子受虐症”,小三的“有妇之夫受虐症”,蚁族的“大城市受虐症”……
再这样写下去,我简直成了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了。不过,在自杀心理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门林格尔早就一针见血的指出,自我毁灭的死亡本能根植于哦我们的天性,每个人都在以自己所选定的方式,或快或慢、或迟或早、或直接或间接地在杀死他自己。因此,我们必须熟悉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相应的努力来与这种根深蒂固的死亡本能抗衡。
从这个角度来说,“烂片受虐症”或“某某受虐症”很有可能只是我们用来慢性自杀的方式,况且,在这个混乱、浮躁、娱乐至死的年代,想要找到某种方式慢性自杀的确不是一件难事,要怎样的火眼金睛才能对抗着与生俱来的死亡本能?
我唯一知道的是,如果你想更无聊、更悲摧的杀死自己,尽管继续泡在烂片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