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编制 问计于民
为什么要问计于民?
五年规划是国家的顶层设计,它是宏观性、全局性、综合性、引领性的中长期规划,既是年度规划和专项规划的依据,又是实现长远目标和长期规划的基础和阶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做一切工作的根本,也是我们进行顶层设计的基本工作遵循。“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众所周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不再单纯地希望吃饱穿暖,而是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规划和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正是为了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使顶层设计更加接地气,暖人心,合民意。同时,这也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使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历史伟业之中。
问计于民,向群众求智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今天的中国,正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风险挑战不少,困难问题更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五年规划编制该从哪里使劲、向何处发力?破解难题,智慧就在群众之中。向群众求教,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年以来,从疫情防控到脱贫攻坚、从政府工作报告到民法典的制定……决策机关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心了解群众的期盼,让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当前,编制五年规划要深入基层一线,到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农村社区去,真正做到听真话、察实情,从群众中汲取智慧。
问计于民,让群众得实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群众利益无小事”,柴米油盐等“小问题”对群众来说都是“天大事”。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在促进全面小康和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五年目标和中期目标的有机衔接中,把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一件件实事的落实、一件件难事的解决,让民生有改善、群众得实惠。问计于民,让群众得实惠,见证了党和政府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何问计于民?
如何从人民口中真正问出所需所想,所急所难?首先要“开门问策”,要让群众有地方有渠道说话。我们可以通过为公众提供多种参与方式和渠道。例如,依托现有微信公众平台收集广大网民的留言,设立专门的电子邮箱、信箱和电话;开通各大网站的问计专栏,供公众建言留言;通过召开座谈会、媒体对话、网络在线访谈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各界面对面问计等等。其次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畅所欲言,说真话、说实情,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在“问计于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问深了,老百姓不懂,问浅了,于我们编制“十四五”规划没有实际意义。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的身子俯得越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被举得越高”“要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大胆提意见、评头品足,特别是对群众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能够解决的要抓紧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需要上级决策或制定政策的要及时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问计于民的时候,既要杜绝官僚主义、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又要防止形式主义,真正体会百姓感受、维护百姓利益。只有多渠道多听取群众的意见或建议,才能在“不同意见”中开阔视野、明晰思路,从而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
来源:学习中国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