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枪声在寂静夜空中响起,两万多名颈扎红领带、臂绑白毛巾的起义部队,对城内反动武装发起进攻。隆隆炮声,闪闪火光,“染红了东方的黎明”。
“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撑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从这一刻开始,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了自己的武装,一路走向辉煌;从这一刻开始,一支新型军队以信仰淬火百炼成钢,一路走向胜利;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中华民族有了对抗黑暗的大力量、实现复兴的坚强保障。
93年披荆斩棘,93年高歌猛进。当年,人民军队在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眼中非常神奇,它看起来很弱小,根本就不像一支军队,“20年后,它踏遍了全中国,震撼了全世界”。
曾被日本侵略者视为“土匪武装”,却陷日军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曾被国民党认为“一年期可削平之”,却把国民党军队赶出大陆;曾被美军当作“乌合之众”,却把美军打回三八线。
四渡赤水、百团大战、三大战役、鏖战上甘岭、攻占一江山岛……从南昌起义一路走来,人民军队历经百战,所向披靡,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
从“山下旌旗在望”到“风展红旗如画”;从“红旗漫卷西风”,到“妙香山上战旗妍”……军旗所指,就是军心所向。人民军队把对胜利的渴望、对使命的担当,化成旗帜鲜艳的底色,流淌在一代代官兵的血脉中。
战争,是英雄的沙场、血性的舞台;是力量的比拼、精神的决斗。子弹打不透的地方,精神的力量可以穿透。
著名作家魏巍在《漫忆黄土岭之战》一文中写道:“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
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骼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自从人民军队登上历史的舞台,就一扫旧军队无能、守旧、欺压百姓的衰败气象,一扫中华民族懦弱、麻木,“如死猪卧地、任人宰割”的精神雾霾,给沉睡的中国带来全新的激情、全新的力量、全新的血性,使中华民族找回“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豪气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锐气。
“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这就是人民军队制胜的秘诀之一。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长征出发时红军有18.6万人,到达陕北后仅剩3万多人;抗日战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伤亡60多万人;解放战争,26万多子弟兵牺牲在共和国诞生前夜;新中国成立后,又有30多万官兵为人民献出宝贵生命。
习近平主席指出:“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敢于牺牲的品质,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不能保证胜利。”
“兵者,国之大事”。一支军队是否强大,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存亡。“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历史上,多少政权颠覆,多少文明湮灭,多少山河破碎,都是战争失败结下的苦果。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皇帝逃亡,清政府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八国联军居然在紫禁城阅兵,实乃旷世之辱。
1937年,南京沦陷,30多万手无寸铁的同胞被屠杀。“在那场持续6周的浩劫里,如果以秒来计算,每隔12秒就会有一个生命消失。”
战争的法则如钢铁一般冰冷。和平并不等于安全,因为脆弱的和平之花,极易被飓风摧垮。发展也不等于安全,如果一个国家维护安全的手段没跟上,越是富有越是有被人宰割的风险。
我们的前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征程依然风雨交加。今天的中国,一面是承平日久,一面是狼烟可见;一面是国力日昌,一面是风险挑战。“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肩负如山使命的人民军队,只有传承先辈那种为了胜利一往无前的精神,担当强军之责,砥砺胜战之能,才能够在战旗上续写属于新时代的铁血荣光。
本文参考来源:解放军报、学习强国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