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挂钩寻觅发展新机遇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姚为群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长度、广度和烈度已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有科学家认为,如在短期内找不到病原体、特效药,有效疫苗未被成功开发并应用,疫情大概率会延续多年,可能长期伴随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一些经济学家判断,疫情已对经济增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从产业链角度看,社交隔离造成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中断,从供应链角度看,社交隔离造成了商流、物流的停顿,从而导致现有的全球价值链活动无法循环。
7月30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8月5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在创造发展红利的同时,也会给各自的经济结构和利益分配带来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自身改革来加以调整,而不是自己生病,却让别人吃药。不是一味把责任归咎于别人,甚至指望通过所谓“脱钩”来解决问题。
受困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制造业“空心化”的发达国家,竟陷入了口罩、呼吸机“一票难求”的窘境。据《纽约时报 》报道,美国90%以上的抗生素、维生素C、布洛芬和氢化可的松,70%的对乙酰氨基酚以及40%以上的肝素需要进口,尤其是要从中国进口。
对此,今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说,美国永远不能成为一个祈求他人的国家,提出要与中国制造业“脱钩”,为此动用了政治力量和经济手段要求离岸生产企业返流本土。实际上,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的“空心化”是跨国公司追逐股东回报最大化的结果,正如已故美国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韦尔奇所说“如果我能够做到,我会将每一家通用电气工厂都建在驳船上,让它们在比较优势最佳的地方上岸生产”。
面对甚嚣尘上的“脱钩”声音,王毅强调,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受疫情严重冲击,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理应坚持平等互惠,以合作而不是脱钩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为这个世界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的中国企业也应具备全球视野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襟,将世界看作一个统一市场,按照比较优势和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原则,实现在岸与离岸配置相结合,从而在“脱钩”中寻觅“再挂钩”的机遇。
就在岸要素配置而言,中国企业应通过合资方式,在稳住外资存量的基础上,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增量,让更多的世界优质产品在中国实现“销地产”。当然,这也需要各级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打造更完美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新颁布的外商投资法,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作用,根据“竞争中立”原则对中外企业一视同仁。
就离岸要素配置而言,中国企业要在精确把握比较优势和投资目的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更大胆地走出去,注重通过近岸与远岸配置相结合的路径来配置生产要素,在脱钩中再挂钩。
在近岸要素配置上,中国企业应以东亚生产网络为基础,依托中国在中低增加值产品上的绝对优势,通过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发展加工贸易和出口中间品,将含有中国投入的最终制成品送入欧美市场。按2017年数据,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等九国的制造业增加值,排名均居世界前50位之内,合计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为45%,如加上中国台湾则排名更高。
在远岸要素配置中,中国企业更应依托在中低增加值产品上的绝对优势,根据市场需求,一方面可通过直接投资建厂弥补发达国家在传统制造业里的“空心化”,早年日本、韩国汽车企业在欧美设厂实现“销地产”已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示范,在美投资设厂的福耀玻璃更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榜样;另一方面可通过在中等发达国家和如墨西哥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货物所有权在岸,进行中间品采购和最终品离岸的离岸加工贸易,既能满足发达国家在中低增加值产品的市场需求,又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发达国家在传统制造业方面的就业问题。这是因为东亚生产网络是中国企业与北美、欧洲两个生产网络的结合部,尤其是北美—东亚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增加值总和已占世界制造业的65.5%,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舍难分的洲际经济共同体。
中国企业本着“无国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按世界统一市场配置要素,一定会在“脱钩”中实现“再挂钩”,并将对抗疫和疫后世界经济重建做出更大贡献。(作者系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