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校长带队走访企业,沪上高校只为“精准对接”就业问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沪上高校正持续不断整合资源扩大岗位供给、不断优化服务,提高精准度,将稳就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引导毕业生精准就业、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为了做到“精准”二字,在部分高校,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也都担起了“就业辅导员”一职,“跑客户”、走访企业,可谓“火力全开”。
构筑“四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高校毕业学子就业岗位的基本面保稳又保质,离不开作为需方的用人单位挖潜给力,其中,也出现了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和在内的一批新型“就业辅导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专门成立了就业暨布点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李江、校长夏建国任双组长,在办学中形成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这样一来,就构筑由高校、地方政府和千余家企业组成的“产教命运共同体”,可以积极建设行业产业人才培养、人才招聘“蓄水池”。
近阶段,学校党委书记李江、校长夏建国带队,先后走访了申通地铁、上海仪电、上海电气、上海城投等大型企业集团以及扬州、滁州等长三角城市,精准推介毕业生。各学院面对线下招聘会取消、岗位竞争加剧、学生焦虑迷茫等新情况与新挑战,发挥就业信息化的“云端”优势,用心织密“云端服务经纬线”,帮助毕业生精准研判形势、精准定位自身、精准提升技能,有效促进了人才供需的精准对接。
在今年的就业大考中,学校还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人才需求,充分整合地校优势资源,牵头成立“长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创新联盟”,组建“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创新联盟”,建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并面向毕业生发布G60九城市及上海自贸区招聘信息1.3万余条,举办大型空中双选会、各类宣讲会7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2.5万余个,毕业生供需比超过1:4。
就在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当天,校方还在这个“大日子”上推出了一场特别的线下招聘会,50余家用人单位带来了400多个招聘岗位,包括了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
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吕雪峰同学从疫情发生以后就没有离开过校园,作为在校留守学生,他一直利用教育部24365招聘服务平台、上海市就业创业服务网以及学校就业信息平台寻找工作,拿到毕业证书后他第一时间来到了求职招聘的现场。当场就有2家企业对吕雪峰发出了面试通知,有1家企业招聘会结束后就对他发出了邀约。截至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已有约90%的毕业生顺利进入职业发展“新车道”。
“一生一策”精准帮扶贫困县生源毕业生就业
受疫情影响,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多重困难,尤其是来自于52个未摘帽贫困县的14位经济困难毕业生,成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工作里的重中之重。
为切实帮助毕业生应对难关,校内“上下一心”,校外则是校友、产学研合作单位积极援手“内外联动”,政策应出尽出,措施能用尽用,资源能挖尽挖。继打造“一生一策”后,针对困难群体,尤其是户籍为未摘帽生源地地区的毕业生还要专门提供生涯导师线下人工讲解,制定标准化表格记录求职进展,动态记录学生的求职心态与意愿变化,为精准就业奠定基础。当前,这部分群体实现100%就业。
今年,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大力实施“就业援助计划”,共向40名毕业生发放就业促进金11万元。针对未脱贫县毕业生、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深度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引入校友和各区人社就促资源进行帮扶。
家校与企业共育人,离校关爱不断线,也成为当下的一大关注。金融管理学院2020届应届毕业生贺立来同学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学院重点帮扶的对象之一。在大圣口罩有限公司落实就业的她,依然牵动着学校老师们的心。7月中旬,学校就业办主任、金融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赴用人单位亲切看望她,并和用人单位一起连线“云”家访贺立来的父亲。由于身体原因,她父亲长年卧床不起,面对离校关爱不断线的学校老师和企业领导,学生家长非常感动。学生也对母校的这份特别温暖表示倍加感激与珍惜,并表达了必当认真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的坚定决心。
在上海电机学院,校方还通过各二级学院建好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本台账”,摸清就业家底,实现毕业生和企业的“两头对接”,将来自企业用人和毕业生求职的信息进行有效匹配、精准推送,助力毕业生应聘“有的放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