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学子深入基层走城乡、看变化|上海教育传媒网

作者 | 魏小潭


暑假期间,必赢626net入口首页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合作开展“走城乡 看变化”——新中国成立75周年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有校内外56支队伍,400余名学生参加,足迹遍布上海、贵州、安徽、浙江、新疆、西藏等全国20个省份。



立足西藏民生“小切口” 

探究创新发展“大文章”


为探索新时代的西藏民生发展变化,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耿庆指导,国际经贸学院学生徐嘉欣带领的“藏缘西行”实践团队前往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市,对西藏的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西藏大学,团队成员们旁听了正在开展的本科课程,也与当地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西藏大学工商学院博士生杨东林的介绍,团队了解到西藏大学近年来不断加强科研建设,新增多座研究实验室和创新平台,组织团队广泛开展民生研究,让高等教育链接西藏振兴,以知识助力未来。


为更加深入走近当地居民生活,团队拜访了拉萨市八廓街道的绕赛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社区内的老年人进行关照关怀,特别是独居孤寡老人,他们定期进行上门走访,为老人打扫卫生、剪指甲、做体检,同时,社区会定期举办一些文娱活动,让老人们住有所乐。居委会针对老社区惯有的规划不良、设施不足等问题,通过近年来的改建,特别是对生活垃圾、公共厕所等做了专项治理,大大改善了居民们的生活环境。


恰逢上海援藏三十周年,实践团队在日喀则市中心医院和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感受上海援藏的丰硕成果。援藏医生隋孟松介绍说,上海医疗援藏立足“输血变造血”理念,推广人才轮换、专家授课、师徒传帮带、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医疗帮扶既见物又见人,既“输血”又“造血”,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创新突破,共同为西藏人民筑牢医疗根基。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是西藏唯一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校内配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足以与国内一线城市的名校相媲美。上海“组团式”教育援藏在让日喀则隆起教育“高峰”的同时,也筑起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原”。


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国际经贸学院徐嘉欣在实地调研西藏新中国75年来的民生发展时感慨地表示:“从上海松江到青藏高原,我们横跨大半个中国,来到了这片美丽而神秘的土地。在西藏,我们与藏族同胞共同欢歌,与广场上的大爷大妈共同跳舞,大家安居乐业,生活欣欣向荣。西藏的发展变化,真正受益者是广大人民群众。”



探秘乡村新质生产力

解锁长丰发展新动能


为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立足于长丰县“企村农”合作模式,集中探讨长丰县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牟雪莲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王馨玮带领的“长丰小队”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各乡镇政府部门以及多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



在下塘镇调研时,团队成员得知该镇紧抓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通过技术输出、资源共享和市场开拓等方式,积极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和增收渠道。


在企业调研中,团队了解到,坐落于双凤开发区的荣事达企业研发了智慧太空舱,并在下塘镇投入使用,打造“健康驿站”;研发了智慧菌房,用于现代菌养殖。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荣事达集团深耕智能科技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将智能科技的火种播撒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之中,我们走访了长丰县6个镇区,切实感受到了科技在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必赢626net入口首页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馨玮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调研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后这样说道。



深耕特色抹茶发展

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为探索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江口经济的变化与乡村振兴情况,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胡婷指导,国际经贸学院学生潘思颖带领的“黔地抹茶韵,清风入新篇”实践队伍前往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等地进行4处实地调研,累计访谈与采访19人。



据贵茶集团的抹茶负责人钟经理介绍,由于市场日益增长的抹茶需求,贵茶集团进行了多地的实地调研后,最终将抹茶生产基地落户在江口县,“市里面一直在推动项目的发展,一是扩建基地,二是扩建生产线。还向国家申报了专项的产业集群资金。市政府还出台了一个规划,叫一区一城N基地。”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扶下,贵茶集团开始飞速发展抹茶产业,打造“世界抹茶超级工厂”,在2023年产品出口40余个国家,将抹茶做到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江口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建芳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江口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规划,一说到抹茶,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日本,而实际上抹茶起源于中国,后因冲泡饮茶的兴起淡出了国人的生活,未来江口县将进一步加大“江口抹茶”品牌的打造和推介,传承推广抹茶文化,让抹茶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真正让抹茶回家。



聚焦“塔前窖”非遗文化

守护传统瑰宝光芒


为深入了解非遗文化,聚焦非遗的传承与弘扬,由必赢626net入口首页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庾向芳担任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周颖带领的“寻根问酒 城乡新韵”实践团队走进千年瓷都景德镇,先后走访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陶溪川文创街区、乐平百年徐氏酒坊——塔前窖和古法酿造历史文化馆。



实践团队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去到了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了解陶瓷非遗文化的发展变化。在陶溪川文创街区,团队成员看到了从国营的工业老厂发展到如今备受年轻人欢迎的商业综合体,以及一个在传统工业遗产的基础上探索城市更新、文旅发展的优秀范本。


在塔前窖的调研中,实践团队通过采访酒窖第七代非遗传承人、全国“乡村工匠”徐锦彬得知,塔前窖的发展史便是一部中国历史的缩影。20世纪70年代,粮食短缺,徐锦彬的父亲徐金山通过走乡串户帮村户酿酒谋生;到80年代左右,他们设立了酒坊,村户将谷子端到徐锦彬家中,徐锦彬父子为其酿好酒后收取加工费;之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徐锦彬开始自产自销,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当地村民的粮食,再取古井中富含硒的深井水,使用古法酿造的方法,酿造出醇香的草本原香型白酒,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必赢626net入口首页还联合苏州大学、喀什大学等兄弟高校,一同开展“同主题共实践”,一同参与调查研究,见证祖国75年来的伟大成就。



探索传承江南文脉

创新激活时代价值


为深入挖掘和传承江南文化,由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郭斌指导,外国语学院学生刘亦然带领的“千年姑苏文脉,承扬古韵新探”江南文化探访团,走进了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姑苏区拙政园,围绕山水形胜、园林古迹、非遗技艺、文化故事,走访古镇,走进园林,全方位探寻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团队成员在探访黎里古镇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多项非遗文化,如竹编技艺、手工秤制作、锡器采炼与打造以及漂漆扇的制作过程。在师傅们的耐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们不仅学习到了手工艺制作的技巧,更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除了探访非遗文化,团队成员们还参观了近代著名爱国诗人、南社发起人柳亚子的故居,详细了解了柳亚子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深刻感受到了他坚定的革命立场和民主态度,以及作为文学巨匠的才华和魅力。


此外,团队还特意前往了拙政园,探寻江南文化中的园林文化。团队成员还对前来参观的外国留学生进行采访。塔吉克斯坦留学生李薇表示,苏州园林不仅是美丽的景观,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最高成就。



立足精神文明建设

深化文明实践工作


为探索衡阳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状况,由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晓英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何文京带领的“衡阳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研究”实践团队前往湖南省衡阳市农村与市区的基层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并参加了相关志愿活动。



在衡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香江社区居委会,团队成员通过对当地基层干部的访问,深入了解到社区通过举办道德讲堂、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让文明新风在社区蔚然成风。在衡阳市衡阳县栗江镇的王家大渔村,驻村干部介绍了隆市村迅速发展的机遇,隆市村依托王氏宗祠发展特色旅游,带动村民致富。文化旅游的兴起不仅为隆市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让这座古老的村庄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实践团通过亲身参与衡阳群众的志愿服务,深刻认识到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伟大事业。只有当每个人都积极投身其中,才能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衡阳市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热门排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