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大思政课背景下的虚拟教研室建设”研讨会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10 浏览次数:284

为探索建设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更好地发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实践育人作用,共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大思政课背景下的虚拟教研室建设”研讨会,115日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大楼501会议室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喀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和盐城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必赢626net入口首页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刘海泉主持。

  


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虚拟教研室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淑娟首先介绍了学院虚拟教研室申报的出发点和目标以及今后建设的初步构想。她指出,从2018年开始,学院就致力于思政课社会实践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近年来,学院的实践活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兄弟高校、中小学以及社区共同参与进来,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2020年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此基础上,学院以此为依托,申报并获得了校级虚拟教研室的立项。秦淑娟表示,教研室下一步的建设目标就是希望能够有更大的平台作为依托和支撑,能够辐射到更多的学校和地区,能够产出更加丰厚的成果。与会的专家学者们纷纷就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有效性与创新路径、虚拟教研室与实体教育的融合探索、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等方面问题集思广益、交流感想。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建议以同盟的形式来构建,利用新技术,将多条块打通形成集成化模式。构建同城平台或者是跨空间的同行平台,有助于将成果进一步辐射,以实现资源共享。

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玉来教授提出,实践教学的虚拟教研室要注重体系化课程化,要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要点,要从思政课的理论逻辑出发,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凯教授建议围绕贸易强国的国家战略,紧密围绕学校专业特点,将实践带出国门。沿着“一带一路”路线,进行实地考察,围绕经贸类院校特色,提炼教学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勇教授指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需要从组织化、成果化、集成化和国际化的视角去着手,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教师成长、人才队伍等多方面打通,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促进良性的循环。

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教授围绕如何落实“上海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佳实践地”这一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建议用全国校馆联盟的模式拓展学校和各红色基地之间的合作和整合。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邱杰副教授认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要做出品牌效应,要在机制上将虚拟教研室做实,可以以论坛或者例会的形式来固化,既形成品牌,又形成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可辐射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最终实现平台成员的资源共享。

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慧欣教授提出,可以依托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进行南北资源融合,将东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共建,建设一套更为完善的教学资源库。

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汝伟教授认为虚拟教研室建设一定要构建系统性的思维模式,在夯实建设发展单门思政课的同时,也要注重思政课课程群的整体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司开林老师认为虚拟教研室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学生,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让学生提高政治素质,培养他们一种爱国的觉悟和情怀,最终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自觉行动。

最后,秦淑娟对会议进行总结,她对各位专家学者的鼎力相助表示感谢,大家围绕虚拟教研室的下一步建设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学院在教研室下一步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会把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同时也诚挚地希望各兄弟高校马院能继续给予学院最大力度的支持和协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