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晖:奉献三尺讲台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文章来源:科研处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04 浏览次数:272

        “我很幸运,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老师,站上三尺讲台。”面对记者,王朝晖老师这样谈起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王朝晖老师是学校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同时担任学院副院长。主讲课程《国际企业管理》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跨文化管理》2017年被评为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2016年王朝晖老师被学生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2018年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和师德先进个人。面对荣获的多项荣誉,王朝晖老师对此看得很淡。他说,当教师是他的理想,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是他的初心和使命。


坚守三尺讲台 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双肩挑干部,王朝晖老师在教学量考核上并没有什么压力,但他一直坚持每周给学生上课,并且课堂教学广受学生好评。当被问起始终坚守三尺讲台的动力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因为热爱!我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成才成功我就能获得成就感,这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是乐此不疲。”任教21年,王朝晖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重视课堂教学,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王朝晖老师擅长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工商管理课程适合案例教学,并且来源于实践的案例生动精彩、接地气,深受学生欢迎。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案例教学,王朝晖老师自己也进行原创案例采编,几乎每年申报一个商科案例项目,2018年撰写的《音乐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的新路径——以于斯的钢琴培训为例》被上海市艺术教育蓝皮书收录刊登,另外累计撰写的4个案例也即将结集出版。在课堂上,王朝晖老师还会分享自己撰写案例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前写案例、进行汇报交流、分析案例、开展头脑风暴、不断深入发现问题。在思考和研讨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对于课堂教学,王朝晖有着这样的理念:一是要师生相互认可,老师认可学生,学生尊重老师,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应教授学生如何“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三是教学相长,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为了更好的贯彻教学理念,王朝晖老师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王朝晖老师认为,“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说起:“教师”“教材”“教法”。其中,他十分重视教材的质量。一本优秀的教材对教师、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然而,以前的教材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于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王朝晖老师展开了一项艰巨的工作——亲自编写教材。编写教材,首先要“取百家所长”。王朝晖老师将市面上十几本教材都一一找来研究,博采众长,再罗列它们的不足,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其次,他征求学生意见,将学生认为的重难点体现在教学编写中,并对配套材料做出相应的改进优化,把学生的需求作为编写教材的根本。经过一番努力,王朝晖老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主编出版的两本教材——《国际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和《跨文化管理原理与实务》都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被不少高校选用,销售上万册。编写教材的心得体会相关项目获得了2017年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教学成果一等奖。

开展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自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课程思政”这一词汇被专业课教师所知晓和理解。王朝晖老师积极响应上海市教委和学校的号召,投身到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建设中。他认为,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教授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专业课只讲专业知识,缺乏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和对道德修养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存在“两张皮”的问题,而课程思政在思想教育方面是对这两类课的衔接和过渡。由此,王朝晖老师对《跨文化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主讲课程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比如,涉及到中外文化的差异和比较的《跨文化管理》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王朝晖老师意识到,许多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认识仍存在很多误区。

        于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他有意识地加入了许多含有中国元素的企业案例,通过介绍华为、阿里等国内知名企业的真实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们意识到现代中国企业正在不断地迈向国际市场,在和国际品牌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也在越来越得到世界的认可。2017年,王朝晖老师主持的《跨文化管理》课程思政项目顺利结题。2018年,他再接再厉,继续申报成功了本科生《国际企业管理》和研究生《国际企业管理专题研究》两个课程思政项目,为培养人才做出贡献,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课堂教学外,王朝晖老师还热心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投入到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竞赛中,每一年都会有学生团队邀请他作为指导老师。王朝晖老师从选题开始跟进,与学生一起战斗,希望通过用自己擅长的知识指引学生获得成长。他认为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活用理论知识,通过开展社会调研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在互相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

        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学生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2012年的《中国大学城“空巢”现象探索——基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调研》,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全国三等奖;2017年的《留守儿童心理扶贫: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对曾经的留守儿童调查》,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16年的《中国网络营销网的网站建设、运营》,获得中国大学生网商大赛上海赛区三等奖。他也因此获得2018年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传承崇高师德,初心永恒

        采访中,王朝晖老师特别讲起了在学生时代给他留下深刻记忆的两位恩师。一位老师在他大学毕业面对是否要参加考研时,给了他中肯的建议,因此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另一位老师在他研究生阶段不惜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对学生的培养上,真正把学生看成是自己孩子。这两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也为王朝晖老师树立了榜样。“师德是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代代相传的。”王朝晖老师坚定地说道。

        为此,王朝晖老师十分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无论是学习上或者经济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他总是尽力想办法为学生分忧解难。他同时担任班主任和人生导师,针对数学、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少数民族同学,王朝晖老师请任课老师帮扶,还会亲自召开座谈会倾听同学们的真实想法和思想动态。为帮助两位学习成绩优秀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专门找到两位企业家商谈助学事宜,当学生获得资助后,他很欣慰地说,看见这两位同学不再为经济难题而苦恼,他觉得自己也变得更快乐。

        谈起这次获得“师德先进个人”称号,王朝晖老师谈了自己对“师德”二字的理解:“一是要学识高,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二是要有责任心,在学生身上肯花时间和精力,职业道德牢记于心;三是要愿意奉献,这已经超越了职业道德和精神范畴,要有待学生如同自己儿女的观念,才能始终做到淡泊名利,不求报答,把学生的成才当作老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四是要有一颗爱心。老师的爱心可以被学生感受到,可以培养学生的品格,也将被传递下去。”王朝晖老师娓娓道来,在他身上看到了“四有”好老师精神: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我很幸运,能接过我老师的接力棒,从事一份我热爱的事业。”面对记者,王朝晖老师对本次采访作了一个总结,但他的教书育人之路将一直走下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