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潇行 经济学(国际投资方向)专业1702班
2015年9月入学,曾任校艺术中心骨干,国际经贸学院团委文艺部骨干,舞道社社员,班级文艺委员,获第三十八期团校暨创新人才学校新生干部上岗培训班优秀学员。
2017年9月应征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73670部队。期间获得嘉奖一次,优秀义务兵一次,团“学习强军思想,争做维护尖兵”主题演讲比赛第三名,获得入党积极分子提名,参加了两次抗雪救灾行动及201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贯彻落实新条令,塑造军人好样子”条令先行连比武集训。
2019年9月退伍复学至今,致力于宣传强军思想,弘扬军队精神,动员大学生积极参军报国,并于10月13日在2019年上海市“尚武杯.爱我国防”大学生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同年11月份获得“校园青年文艺先锋”称号。
他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73670部队,他在训练中磨砺意志,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用汗水诠释着大学生军人的铮铮铁骨。现在,他脱下军装,回归校园,用自己鲜活的部队经历为身边的大学生传递军装背后的精神,将军队文化带进校园,传承一代又一代共和国军人的风骨正气。
不问东西,踏入军营“穿上军装就是军人”
距离于潇行退伍复学已有近半年的时间,当提起当初为何会放下学业选择当兵入伍时,于潇行对于军队的崇敬之心和向往之情依旧溢于言表。他说道:“大学前两年浑浑噩噩的生活成为了促使我萌生参军入伍想法的关键契机。我渴望在部队中通过历练重新找回自我,领会军人的使命,保卫我们的国家,学会什么叫做责任和担当。”
于潇行最初选择军营的目的就是想吃苦,想完全和舒适的大学生活说再见,想真正感受“男儿郎应该体验的环境”。在他入伍之前,他已经预想到未来军营生活的模样,也做好了百分之百的心理准备。“部队在我印象中的画面更多是来自很多军旅题材的宣传片和电视剧,例如《士兵突击》。除了野外作战以及各种战术动作的威武霸气之外,免不了会有艰苦的训练生活。”
“新兵训练生活伊始之际,完全让我招架不过来,体能不算最拔尖,内务不算最优秀,队列不算最标准,就感觉有点迷茫。但是幸运的是,我调整的很快,体能不好我就比别人多练,内务不好我就牺牲休息时间叠被子,队列不好我就比别人更精益求精,慢慢地,我就找回了自信,开始适应部队的节奏了。”当他真正穿上军装踏入军营开始新兵生活的那一刻起,想象中的军队生活还是同现实场景有些许距离。但内心对军队萌生的崇敬之情,让他咬着牙坚持着,不失作为军人的风采。“因为当你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你就没有退路,你不再是社会、家长宠爱的大学生,你的肩上是军人的责任和担当。每当我心里想到自己没有任何退路的时候,我就毅然决然地去面对、去向前冲。”
部队的集体生活相比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更加简单、朴实,在枯燥的日常训练之余,于潇行也找到了给予他内心无限满足和慰藉的温暖——纯粹的战友情谊,而这份情谊更是融入在整个部队中,化成无形却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于潇行说道:“‘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是部队中一直流传的一句话。在部队里,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代表的都不是你个人。往小里说,你代表的是你的班、你的排、你的连队;往大里说,你代表的是军人的形象、军队的样貌。”无论是在营区外出任务,还是营区内举办的各类比武竞赛,他和战友都以最好的精神风貌去展现自我,只要分名次,他们的目标就是争第一。
“我觉得部队的集体荣誉感对我的改变很大,这种‘舍小家,顾大家’,不计较个人利益的思想至今一直在影响着我。”军队的训练时光不仅磨练着于潇行的品质,也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军人”这一身份的认知和理解。
他曾经和多数人一样只看到军人表面的威武和飒爽,但是当他踏入军队,成为一名真正的共和国军人的那时起,他才慢慢体悟到“军人”这个身份背后沉甸甸的意义。“因为军人的任务就是时刻准备上战场,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保卫人民的生命安全,所以现在军人的身份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是一个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加以学习的无畏艰险、勇往直前、坚守岗位、奉献祖国的大无畏精神。”
不忘初心,重启航头“人生有许多等待你探索的未知”
两年的军营生活带给于潇行巨大的变化,军营生活历练的责任感使他肩膀上更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2018年1月,南京遭遇了近年来程度最大的降雪,距离当时于潇行所在部队驻地不远的南京火车站由于大雪的积压出现了严重的交通瘫痪,大量旅客滞留,极有可能出现公共安全事件,救援行动刻不容缓。
“当晚凌晨三点,营区吹响了紧急集合号,全体人员全副武装前往南京火车站进行紧急抗雪救灾任务。一锹一铲,我们每个人都全然不顾那不断打在脸上的冰雪,在双手双脚已经冻僵近乎没有知觉的情况下,我当时脑海中只有一个信念——军人的责任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抢救出一条交通要道,保证南京火车站的正常交通需要,顺利疏通滞留旅客和被困车辆。”
回忆起这次抗雪救灾行动,于潇行坦言这是他军营生活中最难忘、也是最自豪和光荣的一段经历。他说道:“尽管天气寒冷、手脚冰冷,但是当滞留的旅客自发地向解放军战士致敬、夸赞甚至主动把刚刚泡好的方便面递给我和其他战友时,再苦再累都值得了。”
从一名大学生变成一名军人,于潇行在这段转变身份的过程中收获了成长,也更懂得了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他将自己这段别样的人生经历作为一种参照,作为一种精神的展示,不断的催促自己披荆斩棘,收获人生的精彩。
阔别两年重回学校,于潇行更加珍惜眼前的学习环境,在经历部队的历练后,他更加深知学业的重要性,对于学习的渴望更胜从前。他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应该肩负起学生的责任感,就像是军人的责任和担当支撑着军人践行这一角色和身份的涵义。现在,他将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延续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担当,将自己在短暂的军旅生涯中收获的“军魂”、“军情”用以升华自己的人生信仰和价值高度,他坚定的说道:“我不能给军人的形象抹黑!”
其实,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他军人的信念在支撑着他愈行愈远。现在回归校园的他,也在通过自己的力量宣扬军人精神和军人文化,让共和国军人的真实故事书写在大学校园里。去年九月退伍后,于潇行担任学校军事理论课的助教、在国家项目云直播分享会上讲述参军故事、参加“尚武杯·爱我国防”上海市大学生演讲比赛并获得一等奖……他利用各种机会去释放他参军入伍的真情实感,将军人的热情和热血绽放在校园里。
“我会尽我所能宣扬军人的精神,将大家不熟悉的军队文化带进我们的校园,尽管你可能不会穿上军装,但我希望你能通过我的讲述真正了解这身军装背后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他这样说道。
现在,退伍回归校园,奋战考研是他新的人生征途的开始,尽管他无法身着迷彩绿报效祖国,但是他想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其所学为其所用,去实现他的个人价值,用另一种方式和另一种身份去报效祖国。同时,他也积极的鼓励身边的同学参军入伍,“虽然部队的生活是艰苦的,但也是值得的,要勇于挑战迷茫背后的未知,未知的背后或许是另一片天空。”
文章来源:公众号“经贸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