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振华,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数理经济学,市场设计,博弈论等。主要论文在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Economics Letters,Mathematical Social Sciences,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等学术期刊发表。先后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博士后科研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各1项。博士毕业论文获得2017年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今年3月17日,由我院焦振华教授、16级经济学创新实验班沈梓暘同学与陈雅静(华东理工大学)、田国强(上海财经大学)老师共同发表的论文Affirmative action under common school priorities: The top trading cycles mechanism case 被运筹管理领域期刊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 正式接受,于5月发表。
提问:您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数理经济学,最近在研究择校匹配问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择校问题吗?
焦老师:择校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和学校互相匹配的问题。最近我主要研究的是择校问题中的平权政策。平权政策就是出于机会平等的考虑对部分学生采取的照顾性政策,例如我们国家的大学招生时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有加分的政策;而在美国的中小学入学时,政府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照顾一些弱势群体。总之,平权政策的核心就是通过某种方式照顾“一部分”人。
对于少数民族的照顾,一般存在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限制招收多数民族学生的人数,例如学校招生人数为100,规定多数民族学生至多招收60人,而另外40个招生名额,可以分配给少数民族学生,也可以不招生,这就是限制多数民族学生名额的方法。如果这种限制越是厉害,即,在这种政策下学校招收多数民族学生名额越少,意味着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照顾性越强。
第二种方法是保留座位的政策。对于上面的例子,考虑保留40个名额给少数民族学生,和第一种做法不同之处还在于,如果少数民族的学生愿意来这个学校,那么这40个名额将优先给少数民族学生,但是如果少数民族的学生不愿意来这个学校,那么这些保留名额也可以分配给多数民族的学生,这样做的结果与第一种方法相比,少数民族学生和多数民族学生的福利都存在潜在的改进。
在择校理论中,把学生分配到学校,主要考察两种主要的机制。
一种是TTC机制,也就是顶端交易循环(top trading cycles)机制。最初的TTC例子是有关房屋交易的,假设我有一个房子,你有一个房子,但是我对于我的房子不一定最喜欢,你对于你的也不一定最喜欢,如果我喜欢你的房子,你喜欢我的房子,我们相互交换,那么我们的福利都能得到改进。如果扩展到三个人的模型,那么A最喜欢B的,B最喜欢C的,C最喜欢A的,那么把B的房子分配给A,C的房子分配给B,A的房子分配给C,所有人的福利都会改进。
另一种机制是DA机制,即延迟接受(deferred acceptance)机制。DA机制也是择校匹配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机制。
TTC机制可以保证每一个参与人不会说假话。会说假话的意思就是例如我明明最喜欢A学校,但是我说我最喜欢B学校,即参与人在这个机制下都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偏好。同时,TTC机制具有帕累托有效性。帕累托有效性就是说,不存在帕累托改进,也就是在重新匹配后不存在使得全部的学生都没变差的情况下有学生可以变好。
然而TTC也有缺点,那就是TTC机制不满足稳定性。不稳定性在此处指的是,假设我进了某个学校,你也想进这个学校但是你没有录取,并且你的分数比我的分数还要高。这意味着其实这个学校更偏好你,而且你也有意愿去这个学校,但我作为一个分数比你低的学生被学校录取了,这就是不稳定性。DA机制,实际上也是一种让学生说真话的机制,而且具有稳定性,但是它不具备帕累托有效性。
提问:您最近发表的文章:Affirmative action under common school priorities: The top trading cycles mechanism case ,是研究将TTC和DA这两种机制应用在择校问题上吗?
焦老师:对的,我们主要想考察的是这两种机制的响应性质。响应性质大概是说这样一个概念:更强的平权政策能够实现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的目的。
对于DA机制,前期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但是TTC机制的响应性研究在前期比较少。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就是考察保留座位的这种平权政策在TTC机制下是否能够实现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的政策目的。论文主要结果是:当学校对学生的优先性排序满足一定的条件时,TTC机制可以实现比较好的政策目的,但是DA机制却无法实现,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TTC机制较之DA机制在实现平权政策目的方面有优势。
提问:据我们所知,这篇文章的第二作者是一位2016级实验班的学长,请问您对大二和大三实验班接触过实证研究的学生有什么建议?
焦老师:建议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们能有一个兴趣,你要找到一个兴趣点,可以先看一点文献。
像沈梓暘我简单介绍一下,他是一个比较勤奋的学生,直到上个学期给实验班上数理经济学时我才接触到他。我上课的时候会讲一些关于匹配的简单内容,下课后沈梓暘就找到我,表示对这些内容挺感兴趣的。因为这些内容本身理论性较强,比较难,但是其中用到的数学理论却并不高深,是我们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驾驭的范畴。然后我就给了他几篇论文去看,他看得很认真,也比较善于思考。同时他也是一个比较有计划和目标的同学。
像你们其他同学看文献也应该要这样,切忌看得很多,但是看不透彻。一开始可以少看一点,比如一个星期看一篇,或者哪怕两个星期看一篇,但是一定要彻底搞懂它,如果不会的地方一定要去问老师。切忌囫囵吞枣,似懂非懂,学习上务必要精益求精。
提问:您主要是研究理论方面的,而大部分老师做的都是实证研究。您认为对于本科生而言,尝试做理论研究是否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您心中对于理论和实证两者是怎么样的看法?因为本科生对于经济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害怕的。
焦老师:我觉得实证和理论都是挺好的,而且实证和理论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然而,无论是做理论还是实证,要做得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理论做得好的话对于实证研究也有帮助,实证做得好也能对于理论有一个检验作用,因此这两者都很重要。
对同学们来讲,具体应该做理论还是做实证主要取决于兴趣。还有一点要考虑的就是未来就业目标,比如本科毕业想去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如果继续深造的话想做哪方面研究,抑或深造结束后是去到业界还是去到学术界,如果本科毕业直接去工作,那么我就不建议去做理论了,做实证可能会更有帮助,包括对以后实际工作的帮助。如果选择继续深造,未来的就业准备去业界的,我也不建议做理论研究。如果是要去研究机构或者学校的,那么这个做理论或实证都是可以的,都具备很好的前景,只要是自己花上时间,感兴趣。
提问:现在刚接触经济学的大一新生比较迷茫,很多同学有种挺消极的想法:自己现在学了那么多,那么累,还都是看不懂的东西,以后有什么用呢?
对于大一这些还未接触具体经济学研究的同学,请问老师您有什么建议?或者老师能分享一下您自己刚接触经济学的时候的想法吗?
焦老师:我觉得啊,学校里既然有这样一个安排,包括李老师他对于信息的掌握、对于经济学体系的认识应该比我们同学们的认识更加深刻。他这种安排肯定是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不然的话我们学校、我们学院投入那么多师资力量在这里不会是让学生变得更不好。
你说到同学们觉得课时多,学习累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横向地去做比较,可以去看看上财,他们经济学专业要上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课程难度要求比我们高,他们的学生更辛苦。
我们不是个职业学校,什么有用就教什么,事物变化很快,现在有用的东西,可能到了毕业以后就被淘汰了,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是系统化的,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能力、价值判断、逻辑思维等多个方面。
同学们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中充实自己,发现学习中的乐趣、成就感,别人不会的你会,或者把原来不懂的通过思考弄懂了,那你就会有成就感,其实我们写论文也是一样的。
提问:对于大二实验班的学生,即将迈入大三,同时导师也已经确定,很多同学想要了解怎样才能成为导师论文的合作者而不仅仅是助研,这一点是否有一种普适的标准?
焦老师:助研是什么意思呢?可能就是搜集一下资料,包括可能会做一些像文字的输入这些工作。但是要作为一个合作者,这要求在文章里面有贡献或者想法,在文章里面有重要结论的提出,包括结果的论证或者观点上的贡献,这才可能成为一个合作者。
(来源:公众号”经实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