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视界〡法学院李干老师论文被《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转载

文章来源:法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02 浏览次数:268


【学术视界】2022年第6

《“合法”民事诉求何以变成刑事犯罪?——检视“二倍工资”的法治困境》,转载人大复印报刊《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22年第4

作者:李干 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系讲师


【成果介绍】

本文转载人大复印期刊《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22年第4期,原文载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本文针对民事层面的劳动争议处理结果与刑事审判结果所折射出的司法悖论,检视与反思“二倍工资”制度与其立法目的、现 实效果的关系,探寻避免此种法治困境的方法,并提出三种思路调整《劳动合同法》“二倍工资”规则,避免“民事合法”与“刑事犯罪”两种司法评价发生对撞。

摘要:近年来在部分个案中,有的劳动者故意拖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故意提交虚假签名的书面劳动合同,继而通过公力救济向用人单位索取"二倍工资",对此劳动仲裁、民事审判与刑事审判分别给出民事"合法"与刑事犯罪的两级评价,如此两重评价暗含着法治风险。作为《劳动合同法》创设的一项惩罚性赔偿,"二倍工资"系推行书面合同制度的一种手段,"二倍工资""大前提"在语辞表述上模糊,司法实践对"二倍工资"的归责与举证规则亦不明晰,"二倍工资"不以劳动者遭受实际损害为前提,若劳动者对签约不配合,用人单位的反制手段也较为有限,因此"二倍工资"的必要性与均衡性有待检视。研究认为,惩罚性赔偿兼具奖励诉讼的功能,劳动领域有别于消费领域,并不适合奖励诉讼的价值导向,司法实践通常从主体层面防控劳动者滥诉或恶意诉讼,但亦有不可取之处。未来可根据实际情况,从立法与司法两个层面对"二倍工资"规则进行删、修、限。

关键词: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 书面劳动合同; 惩罚性赔偿; 刑事犯罪;

【作者简介】

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兼任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


Baidu
sogou